





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通过平台搭建、数字赋能、实训创新等举措,不断提升技能培训的服务质效,让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劳动者、企业,为“技能兴淮”行动注入强劲动能,推动技能培训与求职就业实现“双向奔赴”。
平台“牵线”,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
“以前找培训机构、找工作要多地跑,现在在微信公众号上填意向,合适的课程、机构和岗位会自动推送过来,很方便!”日前,市民王女士体验了“淮安人社”微信公众号的职业培训功能模块后,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依托“淮安人社”“淮安就业”微信公众号,市人社部门打造“就、培、评”一体化平台,通过构建“群众点单、政府派单、机构接单”闭环培训模式,将岗位推送与培训结业紧密衔接,推动技能培训与求职就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劳动者在平台上填写培训意向后,系统会自动推送适配课程;企业定期更新用工需求,平台按月引导培训机构调整开班计划,避免资源浪费。学员获证后,平台定向推送不少于3次岗位信息,实现“结业即荐岗”。截至目前,平台上热门工种岗位匹配准确率达90%,实现了“劳动者提升技能、企业招到人才、社会活力增强”多方共赢。
数字赋能,推动岗前培训更高效
针对企业培训人员难集中、效果难保障等问题,市人社部门全面推行线上岗前培训模式,以数字化手段为企业减负提效。
与市技师学院联合开设“工匠课堂”本土化课程,涵盖“通识基础+行业基础+典型案例”三大模块,企业可按需组合,突破了线下授课限制,且支持多终端学习。通过实名认证、每小时人脸识别防“挂课”,建立“过程+结果”考核机制,实时追踪进度,进一步提升培训质效。
“以前因为倒班员工多,线下培训总有人缺席。现在线上随时学,人脸识别还能确保真学真会,培训效果比以前更好!”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训护航,铺就高质量就业路
“培训班上的模拟面试和职业规划课,让我更懂得怎么指导学生求职了。”日前,在参加了全市首届求职能力实训师资培训班后,淮阴师范学院老师叶姗姗信心满满地说。
能力实训对于求职者至关重要。今年,市人社部门在全省率先启动求职能力实训师资培养,针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中青年等群体,大力推广求职能力实训,并计划将其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为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优质青年人才。
在求职能力实训过程中,青年群体通过简历诊断、面试模拟、职业规划等互动教学夯实基础,并开展企业参观、岗位锻炼、就业沙龙等活动,沉浸式体验人社部门提供的“岗位对接—就业指导—培训推介”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市人社部门通过组建SYC师资队伍,帮助青年群体提升求职竞争力,实现从“找工作”向“找好工作”转变。
■通讯员 蒋礼涛 华 坤,记 者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