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里成长,还有人照顾,特别好。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了,我们上班也踏实了!”近日,说起孩子入托后的变化,淮阴区某单位职工郑超笑容满面。这笑容背后,是该区以“小托育”托起万千家庭“大幸福”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淮阴区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创新托育模式和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托育服务从“保基本”向“高质量”发展,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切实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用专业与温度守护婴幼儿成长,持续传递民生暖意。
临近10点,淮阴区颐和花园幼儿园的托育班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点心时间”刚刚结束,孩子们个个吃饱喝足后,或搭积木,或读绘本,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园实行托幼一体化管理,目前托班有40名2至3周岁的幼儿在读。”该幼儿园园长朱慧介绍,班里配备了2名专职教师、1名保育员、1名保健老师,确保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把孩子放在这里,有专业老师帮着照看,我们很放心。”对于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托育服务,家长王女士很满意。
近年来,淮阴区积极推进0至3岁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结合“1+N”托育服务体系构建要求,优先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鼓励利用街道、社区闲置场所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服务,努力营造育儿友好型社会环境。长江路街道长安社区春雨普惠托育点作为全市首个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点,通过公建民营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对多孩家庭实行托育减免优惠,广受好评。
据了解,淮阴区共有托育机构72家,其中,开办托班的公立幼儿园12家、民办幼儿园9家,民办托育机构33家;共提供托位3382个,确保每千人托位数不低于4.5个,努力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优质托育服务,切实答好民生“关切题”。
走进淮安天山鲱鱼宝宝托育中心,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教室里,幼儿们围坐在老师身旁,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体验感官互动游戏,画面温馨又和谐。
据了解,该中心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活动场地,提供托位120个,2023年获评省市两级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走进婴幼儿生活区,小床整齐摆放,柔软的床品营造出温馨氛围;教玩区里,色彩鲜艳的益智玩具和内容丰富的绘本,为孩子们打造探索知识的乐园;运动区内铺设了安全地垫,防护设施完备;室外活动区,滑梯、秋千等设施应有尽有,让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嬉戏。
“我们配备了24小时无死角监控,所有设施都经过安全处理,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流程,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天山鲱鱼宝宝托育中心园长齐凌云介绍,这里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为他们提供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平台,通过自然教育、感统训练、艺术启蒙,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教室里的欢声笑语,到家长们的安心笑容,托育机构用精细服务解决了家庭的“大难题”。这炙热的民生温度,正化作万千家庭的幸福感,在全区的每个角落悄然绽放。
在颐和花园幼儿园教玩区,幼师张丽蹲在孩子们身旁,耐心地引导他们做手工:“宝贝,咱们一起做手工,看看能不能做出一个漂亮的小房子。”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欢快的笑声,勾勒出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而这一场景的背后,是严格规范的师资管理体系在发挥作用。
“我们园所有老师都有相应资格证书,如幼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证,保育老师则须持有保育证。”王敏说,“上岗幼师要经过线上培训和线下跟班实习,我们会从职业素养、耐心、责任心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确保老师能够给予孩子贴心、专业的照顾与教育。”
为全面提升托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各托育机构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活动,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内容涵盖婴幼儿发展心理学、急救知识、家园沟通技巧等;注重培养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专业素养,鼓励他们持续学习,不断增强托育服务的软实力,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可靠守护者。各托育机构还探索开设丰富多彩的适龄特色课程,巧妙地将运动、阅读、音乐等特色课程融入日常陪伴,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和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实现全面启蒙,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成长。
■记 者 张 祥 左文东,通讯员 吕 薇 李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