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涟水县的广袤田野上,一位女性用执着与智慧书写着新时代农民的奋斗篇章。她叫胡秀芹,曾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多年,却在事业有成时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她说:“农村需要人才,只要肯拼搏,土地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正是这份拼搏精神让她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兴农的领路人。
2017年,胡秀芹与丈夫共同创办江苏闽卓农业发展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流转60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药材。由于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有些药材不适应气候大面积死掉,导致企业连年亏损,一度连租金都付不起,但胡秀芹咬牙坚持了下来。“我老公是福建人,相信‘爱拼才会赢’。我也一样,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一次,在听一位省级专家授课时,胡秀芹向专家请教中药材种植问题。专家建议,可以尝试套种与轮作。按照专家的建议,中药材种植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胡秀芹抓住时机,引进资金与技术,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她投资升级智能化绿色烘干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实现节能、环保、高效作业。
胡秀芹坚信,现代农业,拼的是科技。她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实施“稻麦重大病害绿色防控与增产提质”项目,引入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前沿技术,大幅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她敏锐把握“药食同源”消费趋势,携手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玫瑰茶、玫瑰酱、玫瑰精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增收。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共设课程模块、共育“中药+食品+智造”复合型人才,实现校企资源深度协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她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研发中药功能性啤酒,开辟农产品加工新路径,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在种植技术上,胡秀芹首创“药材+西瓜”生态套种模式:在丹参、菊花收获后的富氧土壤中直接种植“美都”西瓜,利用药材残留有机质与藤蔓遮阴效应,实现免耕栽培、养分循环、光照互补,达成“一季药材+一季瓜果”双丰收,亩均效益提升30%以上,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农业典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与产业活力。
同时,她紧跟潮流,赴杭州、广州学习直播带货,建成多间直播间,在抖音平台销售,让乡村土特产走向全国。她的企业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真正把“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
致富不忘乡亲,胡秀芹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她的企业常年吸纳50多名员工,其中女性占比超八成,人均年收入6.2万元。农忙时企业用工超百人,带动周边七八个村庄年均增收60多万元。她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并承诺全部回收。多年来,她累计捐款捐物数十万元,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作为涟水县陈师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她更是妇女创业的榜样,荣获“巾帼匠星”“巾帼领头雁”等多项荣誉。
胡秀芹的故事,是“爱拼才会赢”的生动写照。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心系乡梓的情怀,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她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更是新时代女性力量的典范——只要爱拼、敢拼、善拼,就一定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记 者 金海洋,通讯员 靳 凯 王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