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全国科普月活动号召,普及水文知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9月13日,淮安水文分局开展以“解锁水质‘密码’ 共筑生态屏障”为主题的水文开放日活动。2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走进水文实验室,聆听科普讲解、参加趣味实验,开启了一场“认识水、珍惜水、保护水”的科学之旅。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利用PPT、视频等载体,用生动通俗的语言科普水文知识,从水的重要性与水文的核心概念入手,让大家明白水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结合淮安本地水资源状况进行详细讲解,让青少年对家乡的水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我们喝的自来水要经过多少道检测程序?”“河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工作人员结合日常生活案例一一解答,不仅消除了大家对水文的距离感,更让“每一滴水都需要守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帮助青少年深化了节水护水的科学认知。
在实验室,孩子们分组参与趣味实验,解锁水质“密码”。
在检验水体酸碱性环节,每个孩子都领到了pH试纸、标准比色卡及自来水、河水、矿泉水3组不同水样。工作人员首先科普了pH值的概念、正常pH范围以及pH值异常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然后指导孩子们用玻璃棒蘸取水样置于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矿泉水是弱碱性的!”“河水的pH值和自来水的有点不一样!”孩子们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水中微生物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在浮游藻类实验环节,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浮游藻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演示了显微镜的调焦、放大倍数调节等操作方法,展示了水体中最常见的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等藻类图鉴,讲解不同藻类与水质的相关性。然后向孩子们发放了载有藻类样本的载玻片,并协助孩子们调节放大倍数等。当在显微镜下看到形态各异的藻类时,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声,并认真记录下藻类的颜色、形状,与同伴分享观察结果,沉浸式感受水生态的微观世界。
活动中,工作人员不仅讲解水文知识、指导开展实验,更将科学精神与环保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从实验前强调“规范操作才能确保数据精准”,到科普时关联“家乡河流的生态健康”等,再到引导孩子们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水污染”,层层递进,让青少年通过听、看、做沉浸式学习水文知识,感受科学的奥秘,思考自己的责任。这种“知识+实践+思考”的模式,不仅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水文科学的探索兴趣,更让“珍惜每一滴水、守护家乡水环境”的理念从抽象口号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行动指南,让护水爱水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灵深处扎根发芽。
淮安水文分局将持续发挥水文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通过更多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推动水资源保护理念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为增强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贡献水文力量。
■通讯员 许兆平 颜 庆 朱子怡
下一篇:淮安市农民体育协会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