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留学生水中采“明珠”,探寻“农光互补”的绿色秘密

留学生水中采“明珠”,探寻“农光互补”的绿色秘密

发布时间: 2025-09-12 09:36  关注度:277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九月金秋,正是芡实成熟的季节。在金湖县前锋镇,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碧波荡漾的水田之上,一片片深绿色的芡实叶片如莲叶般铺展,不远处是成片的光伏板和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种植户们穿着齐胸高的防水皮裤行走在水田中,熟练地采摘状如鸡头的芡实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日,来自淮阴工学院的留学生萨哈(Saha)来到这片“农光互补”基地,亲身体验中国绿色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九月金秋,正是芡实成熟的季节。在金湖县前锋镇,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碧波荡漾的水田之上,一片片深绿色的芡实叶片如莲叶般铺展,不远处是成片的光伏板和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种植户们穿着齐胸高的防水皮裤行走在水田中,熟练地采摘状如鸡头的芡实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日,来自淮阴工学院的留学生萨哈(Saha)来到这片“农光互补”基地,亲身体验中国绿色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金湖县三湖环绕,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素有“鱼米之乡”“荷都”的美誉。近年来,该地区积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探索,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批低碳县域电网示范标杆所在地。芡实产业则是金湖的另一张“金色名片”,目前全县芡实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70万公斤,产值1.8亿元,完整的芡实产业链带动3000多名劳动力就业。前锋镇的光伏芡实种植基地,正是金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眼注脚。

萨哈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孟加拉国,此前曾在中国能源建设行业工作。在前锋镇看到成片的光伏板和碧绿的芡实塘,他不禁感叹:“孟加拉国第二大光伏电站由中国承建,而今天在淮安,我看到光伏和风电设施旁的水田中种了农作物,这太令人惊讶了!”在种植户指引下,萨哈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这种独特的劳作。他穿上防水皮裤,踏入水田,水面从膝盖没到腰部,行走变得艰难。茂密的芡实茎叶交织,需要用手小心拨开,水面之下,成熟的芡实果实如同一个个布满尖刺的“鸡头”。“找准位置,顺着根摸下去,捏上去没响声的就是成熟的。”种植户边示范边讲解采摘要领。萨哈在淤泥和芡实根系间仔细摸索,将一颗颗沉甸甸的“鸡头”捞出,水珠滑落,剥开外壳,里面是饱满圆润、宛如珍珠般的果实。

下午,萨哈来到金湖苏芡农业产业园。早上采摘的芡实此刻已经被运进宽敞明亮的厂房内,等待筛分、剥壳、清洗、色选、冷冻、自动化包装等流程。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用电设备进行巡视,排查隐患。此时萨哈注意到,厂房内整条生产线由电力驱动,高效且环保。他不禁发出疑问:“这很耗电吧?”工厂负责人回答:“没关系,金湖有那么多光伏和风力发电设施,我们县白天用的电,已经全是绿电啦。”据悉,今年1月至7月,金湖县新能源总发电量达16.2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04.94%。这意味着金湖完成了全域日间用电的绿电覆盖,整体上实现了绿电盈余。

一天的探访体验,让萨哈感受到中国乡村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科技脉动与勃勃生机。从头顶发电、水下种田的“农光互补”景观,到水田中收获“明珠”的辛勤与喜悦,再到现代化产业园里电力驱动的全产业链条,金湖为他展现了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绿色引领未来的生动图景。他兴奋地说:“同样的阳光,此刻也照在我家乡的光伏站上,正化作电力,跨越国界,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绿色动能。为中国点赞!”

今年以来,淮安国际传播中心、国网淮安供电公司、淮阴工学院联合开展“老外不见外·讲好中国故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索盱眙龙虾全绿色产业链发展、高温带电作业等一系列实践,让留学生们感受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国智慧,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陈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