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病房彻夜不息的灯光下,她俯身于病床前,安抚焦虑不安的患者,敏锐地捕捉着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既不失热情又具备耐心和细心——这是金湖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主管护师吴小燕在工作一线的剪影。十七载光阴流转,这位扎根于医院护理岗位的共产党员,用六千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着党员先锋模范的深刻内涵。
●危急时刻:她是洞察秋毫的“生命雷达”
吴小燕十七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一线,护理过的病人难以计数。她常说:“观察患者,不能只看监护仪的数字,更要读懂他们身体的‘无声语言’。”
在消化科病房,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是重点监护对象,他们往往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2022年深秋的一天夜班,吴小燕在巡视一位新入院的肝硬化患者时,敏锐地察觉到其眉头微蹙、呼吸稍快、面色晦暗,便轻声询问情况。患者提到的“心慌、发冷”字眼,立即引起吴小燕的高度警觉。经仔细检查,她发现患者床单上有一小片暗红湿渍——这是缓慢出血的迹象。她果断联系值班医生,同时为患者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急查血常规、血型,配血……检查结果证实,患者的血红蛋白正在快速下降。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扩容治疗,成功避免了患者发生大呕血、休克等危急情况。
由于吴小燕准确识别患者出血征兆,且处理迅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医生称赞吴小燕火眼金睛,家属感激吴小燕细心负责。在这场紧张的“生命保卫战”中,她就像一部精准的“生命雷达”,时刻守护着患者的安危。
●临床一线:她是精益求精的“生命守护者”
吴小燕有个习惯,就是下班前检查患者治疗是否规范完成、护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我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的。”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2023年冬季的一天,临近下班时,她照例巡视病房,发现一位准备次日做肠镜检查的患者正在偷偷进食,便上前劝阻并耐心解释禁食的重要性。患者称,自己因低血糖不适才进食。在为患者测量血糖后,数值让吴小燕十分担心其身体状况。她迅速联系值班医生,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葡萄糖。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她又调整了患者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护士长指导下专门为患者制定了防低血糖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了患者第二天安全顺利地进行肠镜检查。
“多亏了吴护士的专业和细心,不然我这次检查麻烦大了。”这名患者康复出院时,紧紧握着吴小燕的手,连连称谢。
多年来,无论日常护理还是紧急抢救,吴小燕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她总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赢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患者床前:她是传递温度的“心灵治愈师”
在吴小燕的信念里,党员身份从来不是空洞的标签。她经常主动与病患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鼓励。她认为:“护士的良心在手上,更在心里。”
一次,一位老大爷因长期便秘导致肛周破溃,家人又难以照料,让他情绪一度低落。吴小燕得知情况后,亲自为老人进行细致护理,帮助其恢复排便功能,并指导老人的家属了解护理要点,使得老人很快就康复出院。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对此,吴小燕说:“病人来医院,除了需要专业的治疗,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关心和理解。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有时比药物更有力量。”六千多个日夜的倾情守护,吴小燕始终坚守在离病痛最近、离人心最近的地方。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日复一日的专注、深入血脉的仁心,吴小燕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让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员徽章与洁白的护士服交相辉映,映照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最深沉的生命守护,也展现了新时代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采。
■记者 刘权,通讯员 巫跃文 范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