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为“签约有感,健康可及”。在我们身边,什么是“家庭医生”?他们能为群众带来哪些好处?如何签约“家庭医生”?近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淮安区瞻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新世纪广场便热闹起来,上千名群众陆续来这里享受休闲的下午时光。在广场中央,淮安区河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们忙碌不停,他们为老人们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向过往行人介绍健康科普知识。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而是扎根基层的健康守护者。”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相关人员介绍,家庭医生是由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签约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的、连续的综合性健康服务,服务内容涵盖预防保健指导、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及转诊协调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经济便捷的一体化健康管理。由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一些群众对家庭医生存在认知误区,往往会把家庭医生认同为高收费的私人医生。
自2012年我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努力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重点人群签约率和签约服务质效。到2024年年底,全市共有家庭医生4378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27个。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居家康复、临终关怀等特需服务探索延伸。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医务人员面向群众的第一张名片,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的获得感为工作标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将‘名片’做成‘名牌’,将家庭医生变成‘像家人一样的医生’。”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董蔚说。
5月17日上午,在清江浦区建设小区,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老人温兰花提供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李琳用智能血压仪为老人量血压,并询问老人近期用药情况。“最近用药有没有不舒服?饮食要记得少油盐。……”细致的询问、贴心的叮嘱,老人倍感温暖。类似场景,在我市签约居民中已成常态。
“我们的目标是让群众少跑医院,少花冤枉钱,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让医疗服务更贴近百姓。”作为一名家庭医生,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医生李琳说。家庭医生能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基本医疗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医院挂号、预留医院住院床位等诸多便民服务。
“以前每次看病都要折腾大半天,自从我和老伴签约了家庭医生,有他们随时盯着,心里踏实多了。”市民陆文龙讲述自己和家人签约家庭医生的感受时说。和陆文龙一样,现在越来越多居民为自己和家人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会为签约居民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帮助其更好地管理个人健康。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签约患者可以优先预约到上级医院的专科服务。针对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提供长处方服务,降低患者往返医院开药的频率,并提供定期随访和管理等服务。家庭医生还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规体格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估等全面健康检查,根据签约居民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包。
“我们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线上有回应、线下有温度、急难有依靠。”淮安区河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肖国龙介绍,为了让家庭医生服务更便捷、更贴心,该中心将辖区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具体负责。目前,该中心共有236位医务人员参与,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利用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开展“健康扫楼”和“驻广场”家庭医生服务,并与签约居民建立微信群,方便咨询答疑。
哪些人可以签约家庭医生?据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需要签约家庭医生的群众,可以携带个人社保卡或者电子医保凭证,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签约服务点等办理。签约后,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签约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基础签约服务包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包,签约居民可根据个人具体需求选择。”作为江苏省制定“家庭版”签约服务包专家组长,淮安区河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筛防中心负责人郭丽萍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收费标准根据签约内容分为免费包和收费包,其中,免费包(基础签约服务包)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财政承担,不向居民收取费用。收费包(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依据服务成本核算定价,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居民共同承担。由于我市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签约患者需求不同,具体签约收费详情可咨询附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融媒体记者 秦艳艳 通讯员 蒋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