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5月16日,“守望时光 法护文明——新修订文物法背景下的地方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仪式暨涉案文物移交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博物馆、盱眙县博物馆、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承办。展览以“守望时光 法护文明”为主题,分为“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史”“文物知多少”“护宝利剑扬”“共筑大文保”四大板块,全面展现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次展览对外展出百余件文物,既有来自市博物馆和盱眙县博物馆的清双龙戏珠纹玉镯、清嘉庆粉彩花卉纹瓷碗、战国印纹硬陶三足盘、战国直内戈、战国郢爰金币、汉龟擎鹤薰炉等馆藏精品,也有鸟形镇、玉印章、弩机、漆奁盒、黑陶豆、战国青铜剑、汉内连弧纹铭文镜、战国青铜编钟、战国青铜辅首衔环、明龙泉窑青瓷碗、清河田玉扳指、清玉镯等近年来文物保护部门抢救性发掘和公安机关、海关追缴的珍贵文物。
展览以图片和文字说明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展示文物的定义、分类、重要意义以及抢救性发掘的作用、文物犯罪的巨大危害、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的成果;详细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集中展示了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市强化文物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推行考古前置政策,大力实施馆藏文物修复,鼓励民间捐赠和收藏。同时,公众积极投身文物保护事业,为本地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助力。从2021年全面推行考古前置政策以来,我市共开展考古勘探254项,发掘40项,出土文物12055件。
活动现场宣读了江苏省文物局《关于指定“12·17盗掘古墓葬案”涉案文物收藏单位的通知》,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与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现场移交涉案文物。现场还表扬了一批在文物保护、安全巡查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勉励他们继续为文化遗产守护贡献力量。
■融媒体记者 储 君 王 昊,通 讯 员 钱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