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枢纽经济何以激活发展引擎?

枢纽经济何以激活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 2025-05-18 15:26  关注度:23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发展枢纽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近年来,淮安持续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加快打造东部地区陆海大通道,建成京沪高速扩容、348省道、上河作业区、中天码头、巨石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宁淮铁路、长深高速扩容、金宝航道、淮安港三期自动化码头、黄码港作业区、金湖港口物流园码头、机场三期等重点工程,交通畅达指数不断提升。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淮安是如何以枢纽“流量”加力经济“增量”的?——淮安新闻网网友 135****5011

得枢纽者得天下。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为淮安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发展枢纽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近年来,淮安持续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加快打造东部地区陆海大通道,建成京沪高速扩容、348省道、上河作业区、中天码头、巨石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宁淮铁路、长深高速扩容、金宝航道、淮安港三期自动化码头、黄码港作业区、金湖港口物流园码头、机场三期等重点工程,交通畅达指数不断提升。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淮安联通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那么多式联运的发展,则让淮安联通世界的成本大大降低。围绕水运枢纽比较优势,淮安聚焦打造“物流成本最低”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淮安至上海、宁波海铁联运班列通过沪苏通大桥过江、实现周10班定班运行,加密连云港—淮安海铁联运班列至每日2列以上,创成2条省级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淮安港成为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航运在国内首个开通CCA业务的内河港口……“黄金水道”魅力初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淮安港已累计开通24条多式联运线路,与全球50多家内外贸干、支线船公司达成合作,外贸船公司合作超20家,其中16家在淮安港设立还箱点。2024年,淮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7.21万标箱,连续16年蝉联江苏内河港第一;99.15%的同比外贸箱量增速、11.4万标箱的“出海成绩单”,创历史新高。

临空方面取得新突破。3月1日,淮安至大阪国际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填补了苏北及周边地区对日本货运航线的空白,开辟了一条外贸进出口货物特别是跨境电商货物快速流通的空中通道。据了解,该航线还可通过空空联运方式实现淮安经日本至欧美4日达,进一步加快了淮安对外开放的步伐。

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加速了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的转变。淮安不断提升“家门口即出海口”的口岸服务效能,创新打造“沪淮同城、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等服务品牌,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口岸收费动态保持全省最低,通关整体时长全省最短。

随着枢纽能级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中天精品钢帘线、巨石玻纤、捷泰新能源等一批百亿级枢纽偏好型重大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推动淮安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粮油加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带。

以中天精品钢帘线项目选址为例,其物流布局效率达到了极致:原料从常州中天长江码头,经京杭大运河,停泊盐河畔中天淮安码头,直接吊运至车间,经加工后,成品登上集装箱,再度经运河出发,至连云港、上海港开启“出海之旅”。经测算,通过水路运输较公路运输每吨减少成本180元,预计全面投产后,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2.7亿元。

在“港产城”融合方面,淮安也进行了有力探索。黄码港产业园围绕绿色食品和水运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京杭大运河百亿级水上物流中心,推动形成以益海嘉里为主导的千亿级食品产业和以黄码港为主导的物流仓储产业布局,致力于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当下,淮安正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淮河流域经济腹地,推动区域内人、财、物统一使用效能最大化,全力打造长三角产业协作链接点,切实以枢纽“流量”加力经济“增量”。可以预见,随着枢纽经济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延展,一个更加开明开放、保障有力的投资环境将为淮安带来更多资源和机遇,助力淮安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通 讯 员 丁 涛 杨 越 王 琪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