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时间是有情物,岁月为无尽藏。从耕耘到收获,从鸟语花香、色彩斑斓到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秋天已悄然而至。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在市委市政府“153”发展战略指引下,特别是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发出奋力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号召以来,全市各地持续激发昂扬干劲,涌动蓬勃生机。今日起,本报推出“金秋访百家”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全市各级各地各个领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殷切嘱托,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风貌和奋斗故事,以飨读者。
上个月底刚撒下的芹菜种子出芽了,嫩芽顶开土壤,窜了两三厘米高。9月21日清晨6点多,淮阴区高家堰镇庆丰村党总支书记王耀如往常一样出现在大棚里,这转转那看看,还时不时向看管大棚的村民高友萍交代上几句:哪里需要除草,什么时候浇水、上肥……
这是今年最后一茬芹菜,王耀显得特别用心。“咱们村种植芹菜,还是能赚到钱的。”提起这10来亩的芹菜大棚,王耀打心底里开心。今年初,王耀投资12万元,种了10亩地的大棚芹菜,“已经收了三茬,纯收入13万元。”
紧靠芹菜大棚旁的是20亩桃园。放眼望去,桃子已经收获完毕。“虽然口感不错,但卖相不太好,产量不高,我一个也没卖。”芹菜的成功,一扫桃园带来的阴霾,王耀想着来年继续改进桃树的种植方法。
庆丰村共有土地2400亩,地下蕴含着丰富的盐、硝等矿产资源。
这导致庆丰村的土质不太适合农作物生长,同时由于矿产的开采,井口多,用来耕作的地块分散。“我们这里常年种的是一麦一豆。”高友萍说,一年忙下来,纯收入不过每亩八九百元。
近几年,随着村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大小小的工厂发展起来,不少村民就近到厂里上班,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虽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王耀心里总惦记着一件事——种地,发展高效农业。
一麦一豆收入少,种什么才能既高效又经济呢?2021年初,王耀在村里流转了50亩地,搞起“试验田”。他利用节假日外出考察学习,第一年种植了20亩金银花,“失败了,我们这里的土地不适合。”王耀说。第二年种植了桃树,也不算成功。终于,今年的芹菜让王耀看到了希望。
不久前,庆丰村拿出村集体资金在临近的赵集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庆丰的土地不适合搞高效农业,我们就转变思路,在周边的村里搞。”王耀说,这100亩地也是“试验田”,准备在明年种植西瓜、芹菜、芦蒿,请庆丰的村民们去管理种植,边学边种。取得好效果,有了好收成,村民们可以投资入股,也可以回村在自家地里种。
站在芹菜大棚前,谈起未来打算,王耀越发兴奋,他说:“明年你们再来看看,等100亩土地丰收了,有了效益,我们还会带着村民们去周边流转更多的土地,发展更高效的农业。”
■融媒体记者 何剑峰 张 祥,通 讯 员 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