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红色音符”谱写“奋进曲”——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苏嘴答卷”

“红色音符”谱写“奋进曲”——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苏嘴答卷”

发布时间: 2023-04-19 17:30  关注度:149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4月,淮安区苏嘴镇沙吉村,大棚连成片,西瓜沉甸甸,丰收的图景就在眼前。作为“党建引领集成振兴”改革试点村,短短几年,沙吉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百万村”的飞跃。

4月,淮安区苏嘴镇沙吉村,大棚连成片,西瓜沉甸甸,丰收的图景就在眼前。作为“党建引领集成振兴”改革试点村,短短几年,沙吉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百万村”的飞跃。

强化红色党建,壮大绿色经济,创造金色收益。沙吉村的质变是苏嘴镇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就“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等问题,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苏嘴答卷”。

聚合力壮经济,突出产业“主旋律”

苏嘴镇位于古黄河南岸,土质偏沙性,适合西瓜生长。但是,以前,该镇只是零星种植西瓜,且设施简陋。农民守着“金饭碗”,腰包却没鼓起来。规模种植的法子不是想不到,但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大户们普遍不愿冒险。

怎么办?党组织领头干!苏嘴镇由各村党总支领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民入股,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合作社采取统一设施、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的模式。农民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不仅可以获得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取得工资收入,同时免费学习西瓜种植技术,一举多得。

党建,内聚合力,外联助力。2021年5月,苏嘴镇党委牵头,全镇22个村(社区)与科研院所、高校、银行等帮扶单位成立“西瓜党建联盟”,形成“1+N+22”网格体系。“虽然我们村子不大,但和银行、科研院所等都能‘搭上话’,有了他们的帮扶,西瓜种不好都难!”沙吉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透露,党建联盟成立以来,沙吉村先后与省农科院、省工信厅、江苏银行等15家单位开展党支部结对活动,接受帮扶资金100多万元,增加销售1100多万元。

受益的不止沙吉村。据了解,通过将党建融入产业链,苏嘴镇的西瓜、芦笋等农产品年销量由3千吨提升至6万余吨,销售额由1900余万元提高至1亿元,带动超万名群众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搭平台育英才,培养乡村“指挥家”

“瓜苗怎么嫁接?病虫害如何防治?”近日,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育暨西瓜种植技术培训班在苏嘴镇开班,150余名镇村干部和西瓜种植农户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在苏嘴镇并不罕见。以省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为依托,该镇不定期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高校教授,开设“田间课堂”,带领学员实地演示、交流技术。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苏嘴镇在全市率先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开展专项排查摸底,建立110人信息库,配套建立结对联系、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作用发挥等6项制度,镇村两级党组织成员分别联系5名左右人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个人思想、工作动态。近两年,苏嘴镇先后发展18人入党,吸收35人为入党积极分子,43人通过换届进入村“两委”班子,把能人大户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外来人才“落地生根”。苏嘴镇积极做好乡贤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乡贤人才库,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近年来,该镇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7人,选拔64名优秀退役军人、23名致富能手、13名外出务工人员加入村干部队伍,招录16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退役军人作为兴村专干,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扬特色塑品牌,奏响振兴“和弦乐”

苏嘴,是一片红色热土。1941年4月,在一场气壮山河的抗日战斗中,82位烈士长眠于此。走进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实物,再现了80多年前那段光荣的历史。“每年来此学习参观的游客很多,这里已经成为我们镇红色文旅的重要载体。”讲解员介绍。

发掘红色资源,打造党建品牌。近年来,苏嘴镇紧抓政策契机,对陵园进行扩建提升,新建情景教育课堂、陈列展览馆,配套建设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完善陵园红色基地教育功能;同时,在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地附近新建大胡庄社区,社区内,彩绘的大胡庄战斗红色主题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小西瓜能做大文章,强党建牵动多条线。”苏嘴镇党委书记郭秋香表示,该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西瓜为媒介,推行“西瓜+项目招商”“西瓜+文旅”“西瓜+人才引育”模式,全面放大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真正实现以“党建红”促“生活甜”。

■融媒体记者 王 舒,通 讯 员 陈 曦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