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10月14日上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进行。涟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机动车管理中队辅警朱子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经血细胞分离机。三个半小时后,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这袋240毫升的“生命种子”将为一名与他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29岁的朱子浩由此成为淮安市第73例、涟水县第10例、涟水县公安局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涟水县公安局,爱心接力的故事一直在延续。此前,该局已有3位民警、辅警先后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
作为一名“95后”党员辅警,朱子浩曾经历过五年军旅生活。在他看来,这次捐献只是他人生中又一次理所当然的奉献。
2021年5月,朱子浩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成为涟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机动车管理中队的一名辅警。角色转变,初心未改。“在部队,保家卫国;在警营,服务人民。岗位不同,但担当一样。”朱子浩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他的一贯坚持。参加工作四年来,他始终秉持党员初心,赓续军人本色,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在机动车管理中队工作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朱子浩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一次特殊的陪护任务。
2023年10月,时任交警大队机动车管理中队中队长的王峰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作为陪护人员的朱子浩,目睹了整个捐献过程。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朱子浩说,“原来捐献过程并不可怕,却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他,当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救治血液病最有效的途径时,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报名材料,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中队长王峰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希望能像他一样,也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朱子浩说。
今年9月4日,正在值班的朱子浩接到了淮安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朱子浩心里明白,自己可能是这名患者生存的唯一希望,“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我必须珍惜。”
“我同意捐献,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是我的荣幸。”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朱子浩接下了这个挽救生命的重托。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顺利通过了第一次体检和复检。10月9日,他奔赴淮安市区,为正式捐献做准备。
10月14日上午7时30分,采集正式开始。朱子浩安静地躺在捐献室的床上,血液从他的手臂流出。三个半小时的采集过程中,朱子浩始终保持着轻松的心态,他的家人、同事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守候在一旁。“没什么紧张的,现在技术很成熟,我的身体也没有感到不适。想到远方有个人因为我的捐献可以活下去,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说。
朱子浩说,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不要害怕,不要误解,捐献一点不可怕,但却能挽救一个家庭。”“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捐献。”朱子浩的话语坚定而温暖。当天,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翼翼地封装、贴上标签,带着朱子浩的爱心与祝福,踏上了拯救生命的旅程。
这次捐献并非朱子浩第一次奉献爱心。自2014年起,他就开始参与无偿献血,11年来累计献血6次,总量达2000毫升。
“每一次献血,我都能感受到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些事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朱子浩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青年辅警的责任与担当。他用爱心为生命“续航”,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从军人到辅警,从献血到捐髓,改变的是身份和方式,不变的是那颗永远为人民跳动的火热之心。
■通讯员 周培雷 朱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