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向江淮大学纪念馆捐赠珍贵资料

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向江淮大学纪念馆捐赠珍贵资料

发布时间: 2025-10-19 10:22  关注度:23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日,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员沈如峰、王萍夫妇次子沈卫平将军从北京来到洪泽区岔河镇,向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馆捐赠根据其父亲的战地日记整理出版的《我的解放战争——一个三野战地记者的战地日记》一书及手稿复印件、照片等珍贵资料。

淮安日报讯:近日,新四军江淮大学学员沈如峰、王萍夫妇次子沈卫平将军从北京来到洪泽区岔河镇,向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馆捐赠根据其父亲的战地日记整理出版的《我的解放战争——一个三野战地记者的战地日记》一书及手稿复印件、照片等珍贵资料。

捐赠仪式上,市政协特邀文史专家、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夏宝国向沈卫平回赠《江淮之英》《宁静致远》等书法作品及《赋韵洪泽湖》《百里画廊三百首》《淮宝县大事记》等地方文化丛书。

沈卫平介绍了《我的解放战争——一个三野战地记者的战地日记》一书的编撰背景:“我的父亲沈如峰、母亲王萍系新四军江淮大学第二期学员。2016年9月母亲辞世,2018年4月父亲辞世。2020年末,我在整理父母遗物时,于客厅吊柜的旧物中发现一个沉甸甸的小粗布口袋,内有十几本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间的战地日记,共40余万字,另有父母当年的十余封信件及母亲的一本日记。这些珍贵资料此前一直被当作普通杂物保存。”据悉,该书以白描手法,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概况、敌我态势、战斗片段、行军过程、战地生活及民情实景,内容翔实,为研究华东战场和淮海战役提供了重要历史佐证。

谈及出版该书的初衷,沈卫平说:“最初我与兄长仅将日记作为家族纪念物品,后考虑到父亲作为战争亲历者的特殊身份,觉得这些文字可能具有社会价值。出版社得知后认为,随军日记得以完好保存实属难得,内容具有史料价值,决定编辑出版,最终促成《我的解放战争——一个三野战地记者的战地日记》一书问世。”

■通讯员 王生标 吴宝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