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淮安区漕运镇金南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闸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金矿及其妻子刘桂芳,携手致力于南闸民歌的传播和推广。夫妻俩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农家小院时常回荡着南闸民歌的悠扬旋律,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外地人前来学习,让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金矿家庭获评第三届“淮安市文明家庭”。
金矿对民歌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20余年间,他走遍30多个镇街、100多个村庄,收集了1000多首乡土民歌,并整理出100余首曲谱,为南闸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75岁的金矿继续创作民歌,并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人感受南闸民歌的魅力。
“没有我的妻子,我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金矿说,他能够专注于民歌创作,得益于妻子刘桂芳的理解与支持,妻子虽不识字,却是一位贤内助,总是默默地鼓励和支持他。在金矿外出采风的日子里,刘桂芳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让金矿毫无后顾之忧地追求梦想。每当家里来客人探讨南闸民歌,刘桂芳总是利落地准备好饭菜款待他们。50多年来,刘桂芳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金矿打造了一个温馨港湾。
南闸民歌已经融入金矿一家的生活。金矿平时爱哼唱民歌,刘桂芳也在一旁跟着哼唱,他们的日常生活因对民歌的热爱而充满乐趣。耳濡目染之下,金矿的孙女也对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外工作的她经常打电话回家,听爷爷唱民歌,教爷爷使用电脑整理民歌资料。
金矿常说,南闸民歌让其精神世界变得富足。在农家小院里,金矿和刘桂芳夫妻俩的民歌哼唱声不时传出。如今,在孙女的指导下,金矿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南闸民歌,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金矿的分享加深了对南闸民歌的了解。
■记 者 张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