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备就绪,可以开始。”日前,在金湖县供电分公司指挥调度中心,一位女工程师在机房中穿梭,发出一项项关乎全县用电安全的指令。
她叫吉兰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金湖县供电分公司五级专家,27年深耕电力通信领域,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在基层电网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日前,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吉兰芳与信息通信结缘于1995年。“当时,爸爸买回来一台计算机。他说,别看这个‘大白盒子’不起眼,神通可大了。”听了此话,吉兰芳顿时来了兴趣,“有多大能耐?我倒要弄明白。”
1998年,吉兰芳进入金湖县供电分公司,刚入职便遇到棘手事:进口服务器故障,厂家修是能修,但一小时要价数千元。“这就是核心技术的价值?”这次经历让吉兰芳深受触动,她当时就暗下决心,再也不能被别人“卡脖子”。
可突破哪里容易,操作界面晦涩难懂的英文成了“拦路虎”。越是难,越要做。为了啃下“硬骨头”,吉兰芳买来一本英汉计算机词典,对着机器操作页面逐词逐句对照翻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后,公司多数进口服务器出现的问题,吉兰芳已能自行解决。“小吉可以啊,懂技术!”一位老同事称赞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同事眼光独到——牵头组建县区供电公司首个计算机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层信息通信筑牢安全“防护墙”;开发设计的农电营销开票系统,在12个农村供电所被广泛推广应用,提升了农村地区供电服务水平……20多年来,吉兰芳日复一日、自我学习,实现了多个从无到有的突破。
“滴滴滴……”2022年一个周末,金湖县供电分公司信息机房的交换机设备突然报警声大作。一旦通信神经网络断了,电网必然瘫痪。“吉工,有情况,快过来。”接到急报,吉兰芳随即赶到现场,报警声尖锐刺耳,她却沉心静气,跟踪测试、核对指标、修正参数,一套“组合拳”下来,很快“元凶”现形——网络平台汇聚交换机的上联光口与PE1端口间收光功率过低。果断更换设备尾纤,故障报警瞬间解除,整个抢修过程不超过10分钟。
在金湖县供电分公司,这是吉兰芳的“常规操作”。久而久之,大家形成条件反射,只要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找吉工准行!
能行的背后是“积累”。在吉兰芳办公桌一角,放着10本厚厚的笔记本,这是她27年积攒的“秘籍”。每次处理完故障,吉兰芳都会把解决故障的关键点认真记录下来,为下一次排障提供借鉴。一次次排障、一条条记录,久而久之,笔记本越摞越高,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如今,这些笔记本成了同事们的宝贝,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密电本”。“有啥难题解决不了,翻翻这个,大概率能找到答案。”一位同事说。
何止这些“密电本”,这些年,吉兰芳从公司信息化运维与管理工作出发,提炼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处理与维护》《硬盘坏道修复方法典型经验》等多篇实务文章,为同行提供学习借鉴案例。这些信息化典型经验案例,还被选入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典型经验知识库,促进了公司信通工作的综合指标提升。
近年来,金湖新能源发电发展迅猛,传统通信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日益凸显。“不能让网络拖了新能源的后腿。”没有数据积累,没有模型公式,更没有国际先例,吉兰芳带着团队一遍遍模拟推演,全网查找资料,深入实地开展调研,提出将通信媒介由电缆改为光纤、通信协议由“一对一”改为“一对多”的技术方案。仅用9个月时间,团队便设计开发了适用于新能源快速控制的开放式系统通信架构,将功率控制从分钟级提速到毫秒级。2019年11月,该技术首次在国内光伏电站成功应用并持续推广,实现了对新能源的快速控制,极大地保障了电网安全。
2024年,吉兰芳牵头提升金湖地区电网“自管理、自平衡、自调节”三个自主能力。当年年底,金湖新能源渗透率达353%,新能源年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5%,就地平衡绿电占比超72%,金湖县域“零碳”自治项目入选国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
绿色能源换来真金白银。以专精特新企业华亿轴承公司为例,在吉兰芳的帮助下,企业建成全市首个工业微电网项目,年节约用电成本约150万元。
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生性沉静的吉兰芳坦言“受宠若惊”,可成绩不会说谎,她构建的电力通信网络,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点亮振兴路。
■通 讯 员 马传忠 宗 莲,融媒体记者 王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