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涟水:以创新之姿描绘“水韵教育”新图景

涟水:以创新之姿描绘“水韵教育”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5-07 09:03  关注度:274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年来,涟水县锚定教育强县目标,以“尚学涟水”品牌为帆,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品牌塑造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农村寄宿制“涟校连家”模式成为全市样板、“阳光校膳”经验闪耀全省舞台、10个省内涵建设项目落地生根……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赶考”姿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标注闪亮印记。

近年来,涟水县锚定教育强县目标,以“尚学涟水”品牌为帆,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品牌塑造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农村寄宿制“涟校连家”模式成为全市样板、“阳光校膳”经验闪耀全省舞台、10个省内涵建设项目落地生根……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赶考”姿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标注闪亮印记。

战略领航 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今年,涟水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盯让学生考上更好的大学、得到更好的守护、收获更好的成长“三更好”育人目标,创新构建“1+3+X”战略体系,全面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1”,擎改革大旗。聚焦育人方式鼎新、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革新、保障机制焕新“四维”突破,构建现代教育治理新生态。“3”,铸发展引擎。实施教师成长筑基工程,打造“教育家精神行动年”品牌,通过“四像工程”树师德标杆;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孵化器、青蓝工程为成长梯、党旗领航行动为精神坐标,培育新时代“大先生”。实施教学提质增效工程,推进“融学·水韵”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专家驻点指导+名师同课异构+全域课堂展评”的“三维”推进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实施教研创新赋能工程,构建大教研、片教研、真教研、微教研“四级”联动体系,形成“县有智库、片有主题、校有特色”的教研新模式。“X”,展集群效应。打造“四涟工程”尚学教育品牌、构建“三百+”全科素养培育体系、创新“阳光校膳”食育模式、开展“涟苗筑梦”精准助学……26个攻坚项目如珍珠串联,织就“校有特色、师有风格、生有特长”的生态网络。通过“三单一体”推进机制,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每个项目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攻坚攀峰 树起教育强县新标杆

实施“三大攀登计划”。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攻坚行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形成“5大共同体+100%集团化”格局;打造高中教育品牌,培育2所省级特色名校。

创新“三维联动”发展模式。10个省级特色项目如春笋破土,3个省级课程基地构筑人才高地,幸福里小学获评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红日小学获评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提质攻坚年”行动。大班额化解路线图精准施策,“215专项行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智慧教育大脑”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教育管理实现从经验型向数据驱动的华丽转身。

创新赋能 “水韵+”激发育人新动能

涟水县以“水韵+”理念重构育人生态,以“行走阅读”打破课堂边界,以“场景学习”活化在地资源,以“智慧管理”提升服务能级。

今年,涟水县创新推出“三色研学地图”,27个研学点位串珠成链,11条主题线路融通古今,3.56万名学子在红色热土感悟信仰、在生态湿地触摸自然、在文脉长廊对话历史,“行走的思政课”让立德树人落地有声。深化科教融合,培育创新基因,全县公办校实现科学副校长全覆盖、每周科普课程常态化,少年科学院成为创新苗圃。当“水韵教育”邂逅科教兴国,一批怀揣科学梦想的“小河豚”正游向星辰大海。

生态筑基 构建幸福成长新样态

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从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特殊教育15年一贯制建设,从“县中振兴”拔尖培养到“大思政”铸魂工程,教育生态链环环相扣。创新“双减双增”实践路径。每日2小时阳光体育强健体魄,“融学·水韵”课堂教学改革启迪智慧,艺术特长培养滋养心灵,书香校园建设润泽生命。提升教育治理温度。以“三清一创”打造平安校园,以“5+5+1”规范办学行为,以“康教体”融合关爱特殊儿童,以“一清三扶”温暖留守儿童。通过集团化办学打通资源脉络、南北挂钩帮扶促进协同发展、教育点评制度激活内生动力,让优质教育如运河水般润泽每个家庭。

潮涌大运河,风劲好扬帆。站在教育强县建设三周年的新起点,涟水教育人以“争当示范、争创特色、争作贡献”的豪情,谱写新时代“水韵教育”华章,涟水以教育之笔描绘“水韵涟水”的盛世图景。

■通讯员 王怀益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