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小榔头”夯夯

“小榔头”夯夯

发布时间: 2024-04-29 10:29  关注度:342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季学军
导读:汪曾祺先生在《咸菜茨菰汤》一文中写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的确,到了一定年龄,与汪老先生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一碗茨菰烧肉承载着对家乡的深深眷念,这里面不仅留存着童年的记忆,更氤氲着浓浓的乡愁味道。

不知是时令唤起了味蕾,还是味蕾搅动了时令。正如汪曾祺老先生,每至下雪天,便会想起家乡的咸菜茨菰汤一样,一到寒风凛冽的冬季,我的味蕾中也会不由自主地泛起茨菰烧肉的浓浓味道。

茨菰,又称慈姑。家乡淮安地处里下河地区,湖泊众多,气候宜人,是茨菰的盛产地。淮安人对茨菰还有另一种叫法“小榔头”。茨菰长长的茎连接着圆圆实实的球部,从形状上看确实有点像榔头。工作之余,约上三五个好友,发出彼此熟悉的暗号:“嗨,哥们,今晚弄个‘小榔头’夯夯,整两盅啊。”好友相聚,谈笑风生,搛一块茨菰,喝一口小酒,那种悠闲自得的氛围好不惬意。

明朝大学士杨士奇途经淮安时作诗《行淮安》:“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岸边有蓼草,水中有茨菰花,河中两个妙龄少女在采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这是一幅动感十足的水乡风情画。从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很早以前淮安人对“小榔头”茨菰就有着情有独钟的偏爱。

记忆中,每到冬天,“小榔头”茨菰一上市,为了不耽误农事,村上人家都会买很多堆放在家里,遇到上冻天,会扯一点稻草铺在上面保暖。“小榔头”茨菰经济实惠易储存,我们家的角落里也堆放了很多。闲暇之余,总会看到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枚五分钱硬币刮茨菰,这是她在为第二天中午的伙食做准备。

其实,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茨菰烧肉也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一次,平时和茨菰搭配最多的还是自家菜园里长的一些蔬菜。当时,茨菰无外乎这三种吃法:茨菰烀白菜,茨菰片炒青蒜,用自家土法子酿制的酱焖茨菰。父亲常说:“吃‘小榔头’茨菰既当饱又顶饿。”的确,“小榔头”茨菰淀粉含量高。

19岁刚毕业的那年冬天,生产队分配挑大河工任务。生产队里规定18岁到50岁为强劳力,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人要参与抓阄。抓到阄的人要去工地参加挑河工的任务。父亲年事已高,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第一次抓阄我就中了。村里人都疑问一个从没有做过农活的文弱书生能吃得下这个苦吗?那次的河工是圩堤加固工程,我负责推独轮车,前面一个人协助拉车头,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来的那么大蛮劲,十几米高的陡坡竟然轻而易举地推了上去。一个月的重体力劳动,我没有掉队,硬撑了下来。30天河工任务,炊事员天天都做茨菰烧肉给我们吃,我们也是百吃不厌。在最后的庆功宴上,炊事员风趣地笑着说:“你们在前方‘打仗’,我在后方支援,这次的大河工任务是用‘小榔头’夯出来的。”工地上那些肩挑人扛的民工,犹如那敦厚、淳朴、实在的“小榔头”茨菰,他们将二十多公里长的圩堤夯得结结实实。

那次挑河工的经历,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其实,不论前方的路上遇到任何困难险阻,只要永不退缩勇于面对,一定会收获成功并赢得未来。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茨菰烧肉和茨菰炒肉片也成了家常便饭。妻知道我喜欢吃茨菰,一入冬,便会买回来很多茨菰变着花样做给我吃。其中最爱吃妻烧的茨菰丁烩豆腐和茨菰碎肉丝汤。

茨菰丁烩豆腐,首先将洗净的茨菰放锅里焯水去除苦涩味,然后将焯过水的茨菰切成丁状,豆腐切成菱形状焯水去除黄花水味。锅中放入少许猪油烧热,放入葱姜丁炸香,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高汤,再倒入焯过水的茨菰丁和豆腐丁烧开,锅烧开鲜鸡蛋搅开倒入,水粉勾芡,淋上芝麻油,撒上香菜末出锅。一道美味可口、爽滑鲜嫩又有嚼劲的茨菰丁烩豆腐便烹制完成。

烧茨菰碎肉丝汤,妻一直坚持茨菰不用焯水。她说:“这样才能吃到茨菰的本真味道。”将茨菰用刀背拍成扁碎状,猪里脊肉切成丝,用少许猪油煸炒肉丝,放入葱姜,倒入高汤,再放入茨菰碎。待烧开后,放入少许香菜和青蒜末出锅。茨菰碎肉丝汤,汤白肉嫩,醇香浓郁,茨菰的甘味与肉香完美结合,喝一口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汪曾祺先生在《咸菜茨菰汤》一文中写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的确,到了一定年龄,与汪老先生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一碗茨菰烧肉承载着对家乡的深深眷念,这里面不仅留存着童年的记忆,更氤氲着浓浓的乡愁味道。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