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上名医 > 为中医事业奉献光和热——记江苏省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汪再舫

为中医事业奉献光和热——记江苏省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汪再舫

发布时间: 2023-12-19 12:09  关注度:93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在市中医院名医堂,有这样一位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两件事:把病看好、把中医传承好。这短短两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位“铁杆中医”无怨无悔的付出。如今81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每周5次门诊,还利用空余时间写书、带教学生、指导学生搞科研,为后人引路,让中医薪火永续。她就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汪再舫。

在市中医院名医堂,有这样一位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两件事:把病看好、把中医传承好。这短短两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位“铁杆中医”无怨无悔的付出。如今81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每周5次门诊,还利用空余时间写书、带教学生、指导学生搞科研,为后人引路,让中医薪火永续。她就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汪再舫。

儿时立志行医 一生辛勤耕耘

幼年的汪再舫体弱多病,几近夭折,父母抱着一线希望步行十余里向中医世家求救。就诊时已经奄奄一息的汪再舫,竟然奇迹般地恢复健康,这使她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神奇。20世纪60年代,她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立志救世济民。

此后的50多年,汪再舫秉持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治学精神和立足临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钻研、认真工作,成为心血管病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先后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和淮安市唯一的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汪再舫2001年获评淮安市劳动模范、2002年当选江苏省名中医、2017年获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不忘初心使命 与医院同风雨

大学毕业后,汪再舫被分配到原江苏医院中医科工作,1978年被调到“淮阴地区中医院”(淮安市中医院的前身)。当时36岁的她,拿着一纸调令挨家挨户找了整整一天,才在苏皖边区旧址一栋居民楼的小黑板上看到“淮阴地区中医院筹备处”几个字。整个医院只有一间约40平方米的办公室,缺钱、缺人、缺房、缺物资。

作为来到淮安市中医院的第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汪再舫在艰苦的环境中留了下来,见证并参与了医院筹建、开诊、搬迁、建成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环节都有她奋斗的身影。与医院风雨同舟、携手相伴的情谊,让她甘守清贫,一次次拒绝了其他单位抛来的“橄榄枝”。

回忆往事,汪再舫笑着说:“我刚走进大学校门,学院领导就给我们上了一课,他说中医学院是高级中医师的‘摇篮’,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勇于担当,要我们健康地为党工作50年,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终身。如今,我已经实现‘为党工作50年’的小目标,还要继续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仁心奇技救人 成为一方“大家”

“作为一名中医医生,随便开几味中药,凑一个处方非常容易,但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出精准、有疗效的处方,实属不易。”在50多年的行医路上,汪再舫淡泊名利,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殚精竭虑、不断钻研、迎难而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诊疗之路。经她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胜枚举,患者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济世之舫”。

20多年前的一天,17岁的刘某被家人抬入汪再舫的诊室。当时,刘某双目因高度浮肿闭合成线状,两下肢紫绀、肿胀,按之没指,多处皮肤溃破渗水。刘某此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越来越重,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汪再舫。经诊断,刘某二尖瓣重度脱垂,心功能IV级,阳气衰微,病情危笃。汪再舫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为其开了汤药口服。3天后,刘某小便明显增多,全身浮肿症状减轻;20天后,可自行下床活动;3个月后,浮肿消退,心慌气短症状明显改善。汪再舫表示,此时是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于是,家人将刘某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继续治疗。如今,刘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汪再舫说:“学中医很苦,一旦你跨进这个门槛,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不断参悟。”但即便是苦,汪再舫仍愿穷其一生,为中医事业奉献光和热,以岐黄之术惠及一方百姓,以济世之道惠及一方天地。她以博爱之心、慈善之情诠释“大医精诚”的内涵。她说,看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通讯员 申琳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