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近年来,洪泽区以承担国家农村改革试验项目“乡村振兴投入要素保障机制创新”为契机,探索构建“选用、培育、保障”三大机制,着力用好村干部、返乡大学生、乡土人才、创业能人四类人才,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新画卷。
创新乡村人才选用机制。实施村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工程,从本土大学毕业生、本村致富能人中吸纳97名人才充实村干部队伍,提升基层干部专业素养。开展乡贤人才入户走访活动,对9个镇(街道)122个村(社区)逐户摸排,登记乡贤人才信息2000余条,择优聘请“乡村振兴合伙人”39名,带动周边农户就业500余人。实施“爱我家乡·洪雁回归”工程,对外发布“给广大洪泽籍学子的一封信”,举办多场现场招聘会,累计收集3358名洪泽籍毕业生信息,为本地企业招聘大学生500余名。
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建立“3岗13级”岗位等级体系,村干部岗位实行逐级晋升,并与省内农业院校签订人才定向委培协议,多层次建强农村干部队伍。建立农技推广专家制度,组织农技专家智囊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产业链服务指导,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17类专题课程,累计培养112名本土人才,获奖励性补助超200万元。依托洪泽湖大闸蟹等地方特色品牌,在本地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网络直播培训,提升返乡人员创业技能。
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推广“苏科贷”“人才投”等金融政策,在项目、土地、税费等关键环节对乡村人才给予系统支持,缓解创业人员资金短缺等问题。实施“筑巢引凤”人才安居工程,结合部分闲置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筹集人才公寓200套以上,乡村人才可免费入住。出台多项配套政策,为多名外地来洪人才统筹处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金融贷款等方面的“关键小事”,彻底解决其来洪泽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通 讯 员 李长青